讀<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外頭碰巧也是雨天,挺應景的。
值得注意的是,「燕集」目前尚屬於「時禁」行為,不宜模仿。
韋應物提到的「鮮肥屬時禁」,與唐代每年正月、五月、九月初一至十五與十齋日禁屠的政策有關,所以這場聚餐全部採用蔬食。另外,韋應物還提到「海上風雨至,逍遙池閣涼」、「煩痾近消散,嘉賓復滿堂」,可見當時應該是夏季。
為什麼韋應物看到滿堂嘉賓會產生「自慚居處崇,未瞻斯民康」的感觸呢?我想他邀請的「文士」幾乎都來自民間,而非官場。
三衛郎是武職,韋應物年少時曾任唐玄宗的貼身侍衛,他在詩作<逢楊開府>中坦承自己一度非常輕狂(「朝持樗蒲局,暮竊東鄰姬」),直到安史之亂爆發才下定決心充實自己,後來得貴人所助,在唐代宗廣德元年轉文職。
以前那個「少年游太學,負氣蔑諸生」的韋應物,如今已經蛻變成穩重溫暖的中年男子,他和「文士」們互相交流,發現他們確實才華洋溢,不只文筆好,又通情達理,他們沒有官銜,能力卻彷彿在自己之上,所以韋應物用了「瞻」字,表達對文士們的敬重。
蘇州在中唐階段已成為江南最繁盛的地區,經過這次藝文交流,韋應物才恍然大悟,原來一個地區能否成為國之樞紐,除了看它能否留得住「群彥」,還要看「群彥」在當地是否過得安康。光看稅收數目多寡,容易誤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