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恨歌>換作是韓愈來寫,可能會把重點放在感嘆朝廷綱紀如何敗壞;如果是杜甫來寫,他可能會花很多篇幅寫百姓有多麼的不幸。白居易偏偏反其道而行,跳脱道德評價,只用了一點點內容(佔全詩不到兩成)講安史之亂,他究竟想表達什麼呢?
安史之亂的成因和經過非常複雜,把國家動蕩歸咎於少數幾人雖然是最迅速的手段,卻不怎麼公平。白居易看待這段歷史變故,對身處風暴中心的楊貴妃充滿了同情。
天下太平的時候,社會視楊貴妃為女性成功典範;天下一亂,社會是否見風轉舵,像「六軍」那樣視楊貴妃為禍端?
白居易以極其淺顯、市井小民能理解的文句告訴大家什麼是叛心。安史之亂不只傷害百姓,也傷害君王,每個人的痛苦都是不能拿到天平上比較的,被怪罪最慘的人不見得就是真正的始作俑者。
唐玄宗早期確實「重色」,納了大量女子入後宮。楊貴妃從二十七歲陪伴唐玄宗到三十八歲,並不算特别年輕,是她讓唐玄宗逐漸從重色轉為重情,不過重情的部分,要到安史之亂結束後才會越來越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