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史金納的箱子(6)?

在第七章,心理學家亞歷山大(Bruce K. Alexander)認為成癮行為「受自由意志所控制」,是「一種因應生活方式採取的策略」,緝毒人員克雷勃則認為「(成癮物)取得容易,接觸機會增加;越常接觸,就越容易上癮」。

雖然克雷勃不贊同亞歷山大的論點,但他們都承認(人為的)環境足以影響個體選擇,只不過克雷勃對環境的界定範圍似乎比亞歷山大的界定還要小一些,另外克雷勃傾向消極阻絕成癮物流通管道的方式,也有別於亞歷山大積極改善個體生活條件的主張。

看起來,亞歷山大和克雷勃的想法各有道理,教育從源頭,司法在末端。亞歷山大還說了一段特別生動、完全適用於現今社會、毫無違和感的話:「二十世紀末,不論貧富,無預警裁員,社區聯繫薄弱,人際關係急遽變動,隨著時代發展,家庭瓦解,工作、技術、語言、國籍、意識形態不斷改變。價格、收入與社會互動都不穩定,就連最重要的經濟體系也未必能維持良好運作。有錢沒錢都一樣,人心錯亂,引發更大的混亂,波及脆弱的人際互動網絡、社會與實體世界,就連維繫心理社會平衡的精神價值也難以倖免。

因為過了幾十年亂象仍在,而且益發明顯,如今回顧二十世紀末亞歷山大對當代現況的形容,簡直就像預言。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