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第十五、十六、十七章可能是全書當中最混亂的三章,雖然前面各章也有一些比較奇怪的內容,但是從第十五章開始,奇怪的程度突然提高了。讀到一半,我百思不得其解,索性拿出紙筆記錄幾項關鍵概念,重新整理一下思路。
對照第十五章提到的「民主制度培育出順應天命的領導者君王,而貴族主義則是將君王的高貴精神廣布於平民百姓身上,德行的擴散能力並不亞於傳染病」,以及第十七章提到的「武士道是由具有權力來獨占智識與文化的人所結合成的組織,能訂定道德的性質、等級及價值,是一種獨立於外的精神結合。而無法抵擋的民主主義潮流,不能容忍獨立於外的精神結合以任何格式或形態存在,並且具有巨大的力量,能將殘存的武士道吞入吸納。」
問題來了,「民主」和「武士道」究竟是什麼關係呢,合作抑或競爭?
隨後這段出現在第十七章中間的文字,使我嚇了一大跳:「嗚呼哀哉!武士德行!嗚呼哀哉!武士尊嚴!道德曾經在號角與鼓聲的伴隨下,大張旗鼓地來到這個世界,今天註定要逝去,因為『將軍消逝,君王亦消逝』」。
這段話實在是太出乎我意料之外了,簡直像要推翻前幾章再三強調與推崇的壓抑、內斂、自制似的,而且語氣也很強烈。觀察前後段落,再觀察第十七章結尾,我覺得此段的情緒成分格外明顯,莫非這才是新渡戶稻造先生的真實心聲?
當我讀第十六章和第十七章日方對解除鎖國和進行甲午戰爭的詮釋,回想前幾章關於「榮譽」、「勇氣」的內容,有個想法同時從我心中浮現:原來為了維持字面意義上的「榮譽」、「勇氣」,居然可以拒絕反省到不可思議的地步。
羅馬好戰被認定「從來就無法成為『永遠不朽的都城』」,母國好戰卻成了「打贏鴨綠江、朝鮮及滿洲東北戰役的,是日本祖先的靈魂,在子孫的心中跳動,引導著子孫的手」,我寧可相信,許多人當初是遭受「具有權力來獨占智識與文化的人」施予的「忠誠」要求所累,因為《武士道》第十三章曾經清清楚楚寫著「最高的勝利毋須以血遮蓋」、「武士的最終理想是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