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盎提到的「宋宣公不立子而立弟,以生禍亂,五世不絕。」,典故出自《春秋公羊傳》。
我查了一下《史記·宋微子世家》,宋宣公傳位給弟弟宋穆公的理由很單純,他認為「父死子繼,兄死弟及,天下通義也」,《史記·宋微子世家》還記載宋穆公「三讓而受之」。
當時朝中並未出現反對聲浪。
不過,既然「兄死弟及」也算繼承「通義」,為什麼《春秋公羊傳》要把五世之亂的責任歸咎於宋宣公傳弟不傳子呢?
我猜《春秋公羊傳》的作者可能是以周為尊,拿周王室的禮儀去評量鄰近諸國的制度,基於「兄死弟及」不符周朝規矩,所以劃定此舉為不「正」。
然而更早以前堯、舜和禹甚至沒有直接的血緣關係,傳位方式也不符周朝規矩(周朝規矩還是後來才制訂的),無論選擇傳賢抑或傳子,都富有彈性,不特別拘泥一定要怎麼做,對變革也不怎麼大驚小怪,如此隨性的氛圍,卻是後世所公認的理想時代。
這就牽涉到一個無比嚴肅的問題:在政治上,形式正統是否比內涵正統更重要、更值得傾盡全力不惜任何代價地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