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我試著從群臣的角度出發,思考糾纏於宋宣公、宋穆公、宋殤公、宋莊公之間的傳位爭議。
宋宣公在「父死子繼」、「兄死弟及」兩「通義」中選擇「兄死弟及」,雖然史書並未載錄理由,但是此舉想必在朝廷中已經形成某種氛圍,亦即群臣可能推測公子與夷(宋殤公)相較於宋穆公,是比較不賢的,所以宋宣公才沒有把他列為接班第一順位。
從此,宋宣公之子和宋穆公之子都成為儲君人選,由於宋宣公和宋穆公當初未曾開誠布公地向群臣說明接下來該進行哪種「通義」,久而久之,大家漸漸朝「父死子繼」考慮。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宋穆公打破群臣認知裡的「父死子繼」、「兄死弟及」兩「通義」,提出了C方案:把兩條繼位系統限縮回一條(還位)。
宋穆公的決定,邏輯上說得通,可是時機點太倉促,群臣來不及重新建立對公子與夷的信任,搞不好也不明白為何傳侄不傳子,在一片錯愕中,公子與夷繼位的正當性便大打折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