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首詩(partten)-高適<燕歌行>

前陣子我一直在思考:當初宋宣公傳位時如果傳子不傳弟,是不是可以順利避免華父督弒君。

根據《春秋左氏傳》記載,魯桓公元年時,「宋華父督見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豔」,隔年「宋督攻孔氏,殺孔父而取其妻,公怒,督懼,遂弒殤公,君子以督為有無君之心,而後動於惡,故先書弒其君,會于稷,以成宋亂,為賂故,立華氏也,宋殤公立,十年十一戰,民不堪命,孔父嘉為司馬,督為大宰,故因民之不堪命,先宣言曰,司馬則然,已殺孔父而弒殤公,召莊公于鄭而立之。

宋殤公在位期間「十年十一戰」,引來民怨,乍看像是遠因,但是仔細想想,如果宋殤公是一個好戰的君主,而且不得民心,那麼他的父親宋宣公選擇傳位給他的叔叔宋穆公,做法的確頗具先見之明,為何《春秋公羊傳》卻把五世禍亂的責任歸給宋宣公呢?

除非,宋殤公運氣不好,「十年十一戰」幾乎皆是政敵挑起的。

上一篇(#第七十一首詩partnine )曾聊到宋穆公囑咐大司馬孔父嘉,自己將還位給宋宣公之子與夷(宋殤公),但是孔父嘉表示群臣支持的是宋穆公之子馮(宋莊公),可見群臣認定的正統和孔父嘉認定的正統並不一致。

身為百官之首大宰的華父督固然可能影響群臣的政治立場,但是這是否代表他懷有「無君之心」,我覺得未必,或許華父督只是想擁護他心目中的「」罷了。至於華父督巧遇孔父嘉的妻子,心生愛意,是否就代表他預謀日後弒孔父嘉取而代之,我覺得這也未必,然而「宋華父督見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豔」實在奇怪,彷彿刻意要找個毀滅性的理由打擊華父督似的。

華父督的祖父宋戴公也是宋宣公和宋穆公的祖父,孔父嘉的父親正考父還輔佐過宋戴公。照理說華父督和孔父嘉與王室存在很深的淵源,他們都是君王所信任的人才,結果竟為了各自擁護的「」,而走向不同的路。

所以,在那個關鍵時刻,立宋殤公與夷為君,跟立宋莊公馮為君,哪種方案比較正統,誰說了算?

宋穆公以兄長宋宣公的意思為準,力求回歸原有的繼承順位,然而這個想法只有孔父嘉知道,不僅群臣,甚至連與夷也沒預料到叔叔居然打算還位,難怪大吃一驚。

面對朝廷內部分裂,宋殤公執政起來明顯比宋穆公吃力,我猜華父督推翻宋殤公、召宋莊公返回宋國執政,大概獲得群臣的默許,奪孔父嘉的妻子八成是藉口,真正的理由應該是:朝廷多數已經視宋穆公傳子為尊,不再接受宋穆公傳侄的意見。

史官要如何看待整件事?

《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的立場很明確,就是既尊先即位的宋殤公為君,又尊後即位的宋莊公為君,把弒前君的責任歸給華父督。

不過,《春秋公羊傳》這句話讀來相當意味深長:「殤公知孔父死,己必死,趨而救之,皆死焉。

宋宣公固然開了傳位特例,但是他和宋穆公在決定繼位人選時都是出於善意,華父督弒君案之所以發生,袖手旁觀政爭的群臣難道完全不需要負起任何一點道德責任嗎?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