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并序可知,高適的<燕歌行>是寫來應和座中某位訪客所寫的另一首<燕歌行>。
那首<燕歌行>寫了什麼呢?我不曉得。
高適的感觸似乎有些不尋常,<燕歌行>通篇內容居然都圍繞著漢朝的「征戍之事」打轉,難不成大家特地聚在一起就為了鑽研歷史嗎?顯然不太可能。
<燕歌行>並不是一首單純的詠史詩。高適或許在聚會裡察覺不少性質敏感的消息,卻又不方便明白表達立場(大概和那位訪客也不是至交),便把想法寄託於談論歷史事件上。
不過高適為何要在并序如實標記「開元二十六年」和「御史大夫張公」呢?這豈不是欲蓋彌彰?
我猜,當時高適尚處於沉潛階段,没有外界窺視的壓力,并序只是會後的個人註記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