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首詩(partfive)-李商隱<韓碑>

關於韓愈版平淮西碑生滅的過程,《舊唐書.韓愈傳》提及「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為淮西宣慰處置使,兼彰義軍節度使,請愈為行軍司馬,仍賜金紫。淮、蔡平,十二月隨度還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詔愈撰《平淮西碑》,其辭多敘裴度事。時先入蔡州擒吳元濟,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訴碑辭不實,詔令磨愈文。憲宗命翰林學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新唐書.韓愈傳》用短短幾句「度以宰相節度彰義軍,宣慰淮西,奏愈行軍司馬。愈請乘遽先入汴,說韓弘使葉力。元濟平,遷刑部侍郎。」帶過,隻字未提平淮西碑。

不過,《新唐書.韓愈傳》倒是花了很大的篇幅仔細描述韓愈上奏向唐憲宗分析戰況、懇求唐憲宗保持平亂決心。

這樣看來,韓愈在平定淮西之亂前後的表現,大致上並不悖離唐憲宗的立場,況且他撰寫的碑文也獲唐憲宗肯定,應該没什麼問題才對,何以唐憲宗會突然轉彎,緊急取消親自過目後才命人鐫刻上去的碑文呢?

「詔令磨愈文」的理由真的只是「愬妻出入禁中,因訴碑辭不實」嗎?「行己儉約」、住在「父時故院」、平亂後「市不改肆」的李愬夫妻,會為了在碑文上是不是「功第一」向唐憲宗激烈抗議、要求更改碑文內容嗎?

我覺得不太可能。

我猜,李愬的妻子與唐憲宗可能曾經討論「碑辭不實」的部分。李愬「抗表自陳」而後出任唐鄧隨節度使,是元和十一年十二月的事,然而裴度和韓愈卻是到了元和十二年七月才奉命出任淮西。

一旦討論起事件先後順序,李逢吉的功過爭議便浮現出來了,這牽涉到唐憲宗對李逢吉的處置是否過當,總而言之,是個尷尬的話題。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