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首詩(partsix)-李商隱<韓碑>

韓愈大概已經明白唐憲宗的苦衷,所以對於韓碑被毁並沒有表現出明顯的不服氣。

畢竟這是君臣之間心照不宣的祕密,大家傾向冷處理,不怎麼談論,也不太會隨便拿韓碑和段碑來比較。但是後人難免暗自好奇,為何寫得那麼精彩的碑文竟莫名其妙地失傳了?李商隱正是其中一位懷抱疑問的好奇者。

不過,等到李商隱通過釋褐考試,出任公職時,事件重要關係人幾乎都作古了(李愬卒於唐穆宗長慶元年、韓愈卒於唐穆宗長慶四年、李逢吉和段文昌卒於唐文宗太和九年、令狐楚卒於唐文宗開成二年、裴度卒於唐文宗開成四年),對他而言,有些事彷彿成了永遠的謎團。

關於「傳之七十有二代」的七十二到底是如何算出來的,我思索了很久。

我猜李商隱提到「湯盤」、「孔鼎」,可能是以夏、商、周三朝為標準,將夏朝國祚十九代、商朝國祚十二代、周朝國祚四十一代相加,看似期許<平淮西碑>也能流傳這麼久,其實李商隱當然知道韓碑早就不在了,比起碑文,或許他更希望唐朝國祚能維持得再久一點。

唐朝從開國至李商隱出任校書郎,才傳承到第十八代而已。李商隱若轉生於現代,他可能會驚訝於整個唐朝,總共只傳了二十四代,於此同時,他可能也會驚訝於韓碑和段碑,如今撇開爭議,並立一處了。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