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形容韓愈撰寫的平淮西碑文為「破體」。
有趣的是,所謂「破體」,看似代表某種突破常規的、大膽的筆法,然而韓愈的「破體」創作並非憑空生來,他參考了《尚書》和《詩經》若干篇目,將這些特色元素綜合應用在碑文中,從本質上來看,他其實是在嘗試進行某種風格的復古。
為何李商隱視此番復古為大膽的舉動?為何他會感嘆大家不懂韓愈版碑文的意義(「句奇語重喻者少」)呢?
我猜原因可能跟《五經正義》有關。
對於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的詮釋本來是多元的,一旦官方宣布統一經義,並將此經義定為科舉答題標準,等同大幅限縮討論空間(即便其他見解或許也很有道理)。
熟讀《五經正義》裡的定論,跟熟讀五經,搞不好是兩回事,一旦習慣待在應考範圍內,思考、創意、雅量便漸漸流失了,而朝廷又是一個比科舉應考範圍更狹窄的地方,容不得那麼多的歧異,難怪大家號稱讀過五經,卻認不出五經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