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首詩-李白<關山月>

李白寫的「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和王昌齡寫的「紛紛幾萬人,去者無全生」意思很接近,不過李白的句子比較含蓄。

李白和王昌齡也是好朋友,李白寫過一首<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

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我喜歡「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這兩句,充滿同理心,非常溫暖感性。

誰說古代男性只會套用父權角度待人接物呢?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是「戍客」眼中的「邊色」,「戍客」平常或許也曾「思歸」,但今晚的「思歸」之情特別強烈,因為有「明月」。

至於「戍客」見到的是哪個季節的「明月」,我想起王之渙在<出塞曲>寫過「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李白在關山月寫的卻是「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兩者正好相反。

我又想起李白在<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寫過「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假使此「長風」等於<關山月>裡的「長風」,那麼「戍客」看到的,可能是秋天的「明月」。

戰地本來就不宜久居,留守此地始終如「」,家戶團聚的日子,自己並非陣亡將士,但是和他們一樣無法返鄉。一連讀了三首邊塞詩,不覺得當中洋溢什麼雄渾豪放的精神,讀非典型的邊塞詩,隨時隨地關懷各種生命,算是某種叛逆吧。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