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琵琶行>前面其實還附了一篇<琵琶行并序>,說明<琵琶行>這首詩的由來,字數不多,全文如下:
「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船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於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曲,曲罷憫黙,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顦顇,轉徙於江湖間。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由此可見,<琵琶行>開頭的「主人」,指的就是白居易。那麼,白居易怎麼知道「夜彈琵琶者」彈的曲子「有京都聲」呢?
因為他可能曾經聽過。
白居易在元和十年「左遷」到江州,元和九年的時候,他還在長安(也就是他所說的「京都」),擔任太子左贊善大夫。
根據《新唐書》記載,太子左贊善大夫工作內容為「掌傳令、諷過失、贊禮儀、以經教授諸郡王」,屬於強調操守端正的諫官,習慣以校對為任務的白居易一直要到被貶為地方閒官,才有機會得以在偶然的情況下徹底領略教坊音樂美好的一面。
然而,白居易畢竟是從事過風紀工作的人,他知道自己現在也成為諫官們稽查的對象了,於是他特地以冷靜理性猶如寫調查報告般的語氣寫了<琵琶記并序>來澄清和「夜彈琵琶者」的互動關係。
白居易此時似乎驚覺,用嚴苛標準稽查他人,恐怕會給對方帶來莫大的壓力,這是他以往未曾考慮過的立場。將心比心,此即「左遷」體驗帶給白居易的最大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