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修清規·法器章》提到「大鐘叢林號令資始也。曉擊即破長夜,警睡眠;暮擊則覺昏衢,疏冥昧。」,所以「山寺鳴鐘晝已昏」是尋常現象,和成語暮鼓晨鐘並不衝突。
我讀到「漁梁渡頭爭渡喧」、「人隨沙岸向江村」,想起之前聊過的<秋登蘭山寄張五>,孟浩然在那首詩裡也寫了類似的場景(「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不過當時他站在高處向下俯瞰,這次則站在渡口,乘舟前往鹿門山。
為什麼孟浩然會說「歸」鹿門山呢?孟浩然的故鄉在襄陽,鹿門山也在襄陽。孟浩然過去曾遊歷鹿門山,意猶未盡,後來索性在那裡隱居,鹿門山形同他的第二個家。
黄昏的時候水霧瀰漫,能見度不太好,直到月亮逐漸往上升,光猶如開路似的照在樹林中,孟浩然才驚覺自己已經抵達鹿門山。
「岩扉松徑」長久以來一直沉靜地待在原處,任「幽人」逕行決定要走要留,不拒絕也不勉強,這樣的豁達反而使孟浩然念念不忘,三番兩次想回來。
這只是孟浩然第一次歸隱鹿門山,往後還有好幾次「來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