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首詩-常建<宿王昌齡隱居>

我剛才一直在思索題目中的「宿」、「」,是否與詩中的「宿」、「」意思相同。

這首<宿王昌齡隱居>篇幅不大,但意境頗曖昧,尤其末兩句「余亦謝時去,西山鸞鶴群」更是奇怪。

先不論平仄格律,常建在王昌齡的居所寫詩,用的是「謝時去」而非「謝時還」或「謝時歸」,又用了「」字,似乎代表王昌齡「」了某地,可能不再回來這裡。

那麼王昌齡究竟「」了哪裡?他的居所有溪、有雲、有松、有月、有芍藥、有青苔,若要「隱居」,這裡算是夠幽靜的了。

我猜,常建說的「西山」,搞不好並非指世間的隱居地。

如此一來,再重讀這首詩,便覺得常建在詩句裡埋了一些伏筆,比如「隱處惟孤雲」,以及「松際露微月,清光猶為君」,都充滿懷念之情。

另外,常建還兩度使用「」字,形容溪水和月光,不過,溪水卻是「深不測」,月光也僅是微微露出,常建強調此現象,到底想表達什麼意思呢?

或許王昌齡居所的「」,是一種本色,跟刻意營作出來的隱逸風格不一樣,王昌齡本身也不是那種會在官場上極力把自己塑造成特定類型的人。

我現在大概可以稍微理解什麼是「不護細行」了。

常建和王昌齡是同榜進士,也是好朋友,可惜這位懂他的好朋友,仕途比他更坎坷,缺乏在朝廷及時替他發聲的機會,只好寄託於將來,希望在一個真正自由的世界相聚,繼續當彼此的知己。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