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端午節,這首詩正巧與夏季有關,讀起來感覺還蠻應景的。
我覺得以「忽」、「漸」形容傍晚日月移動的狀態,是很特別的用法。太陽下山以後,天邊餘光仍在,此時抬頭雖然看得到月亮,但月光並不明顯,要等太陽的餘光褪去,月光才能慢慢地滲進來。月亮的樣子毫無保留地映照於池中,差不多是在天色完全暗下來的時候。
池中除了有月亮,還有荷花。孟浩然的居處面向東南方,窗子一開,荷花的美便藉由晚風送進屋來。「竹露滴清響」是十分細微的聲音,連如此細微的聲音都可以清晰聽見,加上孟浩然在第三、四句提及自己隨性乘涼,並未正襟危坐,我想這裡應該是個位處偏遠、人跡稀少的地方。
先前我一直不太懂「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的意思,納悶孟浩然彈琴為何堅持要彈給辛大聽,難道不能自娛或彈給周遭聽嗎?
假設辛大是精通音律的人,搞不好他也彈得一手好琴,那麼兩人只要同台,無論合奏、獨奏、鬥琴……都能玩得不亦樂乎,孟浩然所想念、所渇望的,大概是像這樣的好友,以及切磋音樂的雅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