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說,我剛讀到「婦產科醫師不改變,日本的教育就不會改變」這句話時,也和作者一樣困惑於婦產科醫師和教改(此處的「教育」指的不僅僅是健康教育)之間的關聯性。讀完序章以後,似乎略能理解那位教育家試圖表達的意思。
過去我對教改的認知,停留在制度層面,求學階段在乎一變再變的應試方法,進入教學現場換成在乎一變再變的授課模式,離開教學現場又換成在乎一變再變的課程內容……可是,假設作者在序章所言為真,不少孩子出生前早已懂得感恩、體貼等等美德,我們卻以為自己始終懂的比他們多,而他們是需要「被我們訓練出某些行為」的,教育由這個前提出發,不是很好笑嗎?
可見教改真正的本質,並非糾結在主導何種有形作為或者SOP,相反的,彼此怎麼溝通合作、從互動中調整觀念才是最重要的關鍵。身為早幾步光臨這座星球的移民,或許理解此道理有助於讓我們成為永遠進步的大人。